端午节来历与习俗


一、端午节的来历

   端午节,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、祈福辟邪的节日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,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。

   总的来说,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“飞龙在天”吉日拜祭龙祖、祈福辟邪,注入夏季时令“祛病防疫"风尚;把端午视为“恶月恶日”起于北方中原,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。

二、端午节的习俗

  1. 吃粽子,插艾叶

战国时候,诗人屈原很受楚王重用,却遭到了一些王公大臣的嫉妒,于是这些人便勾结起来,经常在楚王的面前诋毁屈原,使得楚王越来越不信任屈原,越来越疏远他。楚王听信了那些王公大臣的坏话,真的认为屈原是个祸害,便将屈原赶到了别处。屈原悲愤交加,于是,就在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跳进了罗汩河。老百姓们都非常爱戴屈原,生怕河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,便米饭团成团扔进河里,以喂饱鱼虾,还有的人划龙舟、在岸上敲鼓,把鱼虾吓走。
2、扒龙舟

   扒龙舟历史悠久,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。龙舟竞渡分为请龙、祭龙神、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。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,先要请龙、祭神。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,祭过神后,安上龙头、龙尾,再准备竞渡。闽、台则往妈祖庙祭拜。

3、放纸鸢

   纸鸢,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,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,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,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。在中国南方一带,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“放殃”。